我是否得了躁鬱症?

新莊烱鳴聯合診所  陳昭松醫師

 

  在日常生活中,也許你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題,"我最近脾氣很不好,心情很浮躁,容易生氣,應該是有躁鬱症!"我身邊的朋友同事都說我心情起伏很大,是否我有躁鬱症?"。這樣的情緒起伏能否被歸類為躁鬱症?在精神醫學的診斷中還必須擁有更完整的資訊才能進一步判斷是否為醫學上所謂的躁鬱症。但可以告訴大家的是,一般上大家在生活上定義的躁鬱和醫學上躁鬱症是有顯著的不同。

  其實躁鬱症在目前的精神醫學上還需要更嚴謹分類,大致上來說躁鬱症又可以稱作情感性型精神病或者雙極性疾患,主要可以分為兩型(第一及第二型),是一種情緒表達出現障礙的疾病。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情緒都會起起伏伏,但達到躁鬱症的診斷在強度和持續時間上都要更加極端,甚至影響社會功能。

  引發躁鬱症的原因有很多,目前醫學上傾向於跟遺傳基因、腦部內分泌失調(血清素、多巴胺等)、心理環境因素、甚至是因身體疾病引起(包括內分泌疾病、藥物濫用、免疫疾病、電解質不平衡等)有關。在症狀方面,所謂的躁鬱症當然包括狂躁和憂鬱交互發作或混合出現,也就是病患會出現兩極的情緒反應。在狂躁期間,病患的症狀包括:情緒高昂、異常興奮、自我膨脹、活動量增大、睡眠時數減少但精神很好、話量增加、容易生氣、注意力分散、意念飛躍、甚至從事一些危險的行為(瘋狂購物、性慾旺盛、開快車、自殺等等)。而當一個人有這些症狀中2至3項時,且持續一週以上時就可能是躁症發作在憂鬱期間的症狀則包括:心情沮喪低落、對任何事缺乏反應或興趣、活動力降低、睡眠與飲食習慣改變、體重改變、疲累無活力、負向的認知、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和舉動等等。

在治療方面,目前還是傾向於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藥物治療目前

以情緒穩定劑鋰鹽,抗癲癇用藥(depakine、carbamazepine等)為主。在躁症急性期通常須合併抗精神病藥物、鎮定安眠用藥等輔助。在憂鬱期間,醫師會評估是否該給予適量的抗憂鬱劑合併使用。在疾病穩定期間,持續性的藥物疾病衛教,合併心理治療是比較好的選擇。在心理治療的目標,主要著重在(-)病患心理衛教(疾病的生物學基礎、病症的藥物治療、壓力在症狀表現的影響、憂鬱與躁鬱兩者的認知與行為元素)(二)自我監測(從正常的情緒與行為中區辨出疾病特徵、評估疾病如何影響病患日常生活、發展復發跡象的早期預警系統、更明確的標的出心理治療後續的切入點)。

  躁鬱症在適當的治療下,仍可以過著與一般人一樣的生活,甚至生活功能表現也能很優秀,近代的金曲歌王陳奕迅、好萊烏影星凱薩琳麗塔瓊斯,甚至美國的總統林肯、羅斯福、音樂家貝多芬、作家海明威等都是曾飽受過躁鬱症之苦的名人,最後他們也克服了這疾病並在生活上取得重大的個人成就。

  所以了解了醫學上的躁鬱症定義,下次在生活中覺得情緒出現問題,別排斥到精神科讓醫生做進一步的鑑定,到底只是煩躁的情緒還是真正的躁鬱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