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育心精神科診所    陳炯鳴醫師

關於誠實的趣味心理學研究

一篇2014年刊載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針對有些流傳好幾世紀被用來教導孩子道德及價值觀的童話故事做了一項有趣的研究,這是由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Kang Lee博士所主持的研究,他們發現很多童話故事用來教導小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然而卻沒有什麼研究調查這些故事的成效如何。
為了測試這個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想法,研究人員找來268位3~7歲小朋友參與實驗。每位小朋友都和研究人員玩遊戲,遊戲中小朋友要依玩具發出的聲音來猜是什麼玩具。
遊戲過程中,研究人員藉故為了拿書離開房間一分鐘,離開前交代小朋友不要偷看放在桌上的玩具。研究人員發現,對大部分的小朋友來說,不去偷看發出有趣聲音的玩具到底是什麼,根本是件完全無法抗拒的誘惑,也就是有極高比例的孩子,在研究人員離開後,就迫不及待的偷看了發出聲音的有趣玩具。
然後,研究人員回房間後分別對不同組的小朋友,各說了一個故事。這些小朋友共分為四組,所說的故事分別為「龜兔賽跑」、「放羊的孩子」、「皮諾丘」以及「華盛頓砍倒櫻桃樹」。之後,研究人員請小朋友坦承是否有偷看玩具。
結果「皮諾丘」或「放羊的孩子」這類說謊會導致壞結果(像是被當眾羞辱,甚至死亡)的故事,與完全和誠實無關的故事(像是龜兔賽跑)相比,並無比較有效促使誠實行為。
根據實驗結果,小朋友聽了華盛頓承認做錯事後被讚賞的故事後,坦承有偷看玩具的機率幾乎是聽了其它故事小朋友的三倍之多。也就是說,只有「華盛頓砍倒櫻桃樹」讓孩子較勇於承認偷看的行為。
研究指出,「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正向結果是誠實行為的主因。相對的,不誠實導致負向結局的「皮諾丘」或「放羊的孩子」的故事,並未讓小朋友有較多的坦承行為。
從這個研究可以得知,故事會有效果是因為傳遞了「誠實是好行為」的訊息,且展現了說實話的正向結果。
小朋友的成長都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那就是對自己誠實。包括面對自己不願意面對的事情,面對別人不願意面對的事情。能夠對自己真誠,才能有勇氣面對人生中任何課題,誠實勇敢接受自己的完美與不完美的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而快樂的人也才會讓別人才會有所共鳴,生命也才會開出真正燦爛的花朵!
而所有爸爸媽媽若想增進小朋友諸如誠實等等的道德觀,強調誠實的正向結果而非不誠實的負向結果才是促進行為增強的關鍵。對於小朋友的正向鼓勵,當然也能套用到其它任何我們想要促進的行為上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