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喜悅診所 李姿儀醫師
所謂覺照,為充分覺察自己的經驗,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心智。關於我所想要分享的,是如何專注於當下,經驗自己,進而改善身體與大腦的運作,包含感受、思考、及與人的關係。
現代社會中,高度競爭的意識及多元化角色的扮演,讓許多人常處於做很多事的趕忙狀態,思緒紛亂無法停止,而沒有辦法好好呼吸,因此而失去與自己的連結,無法處在人,本來自然的狀態。 覺照,可以喚醒習於自動化的心智,進入有意識的專注力,以新的方式加以調節,不再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的習性。所謂的心智,包括大腦的能量與資訊流,心智會經由神經系統影響全身上下所有的細胞,包括身體的免疫、內分泌等系統。 固定的心智模式,產生固定的情緒與行為模式,形成一個神經回路。現代科學研究,練習覺照,此集中注意力的方式,有助於激發神經可塑性,也就是使神經連結因應新的經驗而改變。這也就是運用在心理醫療領域的「正念減壓療法」,可以減輕症狀與預防疾病復發,包括慢性憂鬱症、邊緣性人格疾患的自我接納與實務改變、強迫症、飲食疾患、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談談關於「正念減壓療法」運用於精神疾病的助益。 「正念減壓療法」,為喬.卡巴金將宗教古老的理念「覺照」帶入現代醫學潮流中。許多文化傳統的祈禱方式,都是要求一個人暫停下來,刻意連結到一種心智狀態,超越日常生活模式以外的某種存在。一個人要能停下來,進入覺照狀態,慢慢會升起一種內在歸屬感。所有的研究一致顯示,我們可以排除任何特定的宗教修行或團體歸屬,單獨教導有效的靜觀冥想。在靜觀冥想練習中,你可以特定方式將心智聚焦,以發展出更強烈的當下覺察,直接減緩生活的痛苦。在刻意集中注意力,不執著於評斷地專注每一刻所發生的經驗。不加評斷的實際感受,就會幫助我們察覺這些評斷,進而不受影響,輕輕放下。也因此,「覺照」還包括一種關愛、同情、心胸開放的、友善的感受。「覺照」也跟注意力有關,因此是人類共通的。覺照覺察練習,其實出現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包括冥想、瑜珈、太極跟氣功等。以緩慢簡單的動作,配合呼吸及冥想,讓腦波進入放鬆的α波,人體自然可與宇宙較高的能量共振,修復身體。這樣的歷程還包含了接納、緩和緊張、接觸當下,以及超越侷限的自我意識等。 幾乎所有的冥想沉思鍛鍊一開始都會以呼吸為注意焦點,幫助人集中注意力。這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練習以獲得這樣的專注力及品質,以幫助跳脫我們自動化的生活及心智模式。培養覺照覺察,不僅要覺察到自己的覺察,還要留意平日我們認為凡事應該如何的成見,是如何壓制我們,讓我們無法和善的對待自己。這些心智歷程指的是從小到大從外界或自己內在逐漸累積成慣性的記憶、信念、與情緒。和善對待自己,讓我們有決心與力量,以開放、接納及愛的態度來突破這些牢籠。研究顯示,我們確實能培養這種對自己的愛。 將覺照視為與自我的關係,就能幫助自己如何愛自己,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愛人、內在父母、與自己就是自己的治療師。當我們直接感受當下的經驗,在愛中表達,允許經驗流動而不批判,完全接納它們,和善而尊重地認可它們,因接納而減緩自我衝突,提升我們對自己愛的能力。其背後的理念為,接納自我經驗有助於減輕個人對生活的期待與真實生活不相符時,而發生的內在衝突。抱持覺照包含感受當下的狀況,感受自己的評斷,留意這些感官感覺、心像、感受與思緒都是來來去去,抱持著開放、愛、好奇與接納的態度,不需刻意費力「去除」什麼,不需刻意追求什麼,只要刻意保持存在地體驗當下,這些經驗會離開的。 面對困難的慢性問題時,心理治療師 (或醫師),應該與病人合作找出可能是哪些思緒、詮釋與假設,導致或加劇問題,而設法面對處理。臨床經驗發現,「正念減壓療法」中的指導者清楚的把責任留給病人自己,賦予個案權力,讓個案能抱持覺照地感受自己的經驗,這樣的治療能讓病人發現自身的自癒能力,減少對外界的依賴、提高自尊及自我接納的能力。 以上文章內容多為觀念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現代人在藥物之外,面對自身問題時,可以理解自身的問題核心,擁有陪伴並穿越自身問題的能力。然而,擁有真正的實務經驗及這樣的覺照能力,因應現代人的生存模式,不容易練習,也因此建議應有專業的指導者或在信任的團體中練習,培養這樣的能力後,再帶入自己日常生活中。針對困難的疾病或個案,尤其當處於思緒、情緒混亂時期,是需要專業治療師在同頻同在的支持引導下,協助穿越。關於這部分,希望未來可以分享更多更細緻的內容給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