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報上刊出一篇「學生妹超騷,母驚揭女援交」的新聞,內容是一名婦人


 


發現女兒的電子郵件寫著「學生妹,妳超騷的」等不堪入目的字句,因而才發現女兒


 


是因為想買手機和漂亮衣物才去援交;同樣的在臨床醫療過程中,亦常有看到許多上


 


班族因為酷愛名牌甚而產生強迫症狀非名牌不歡,但卻因無力購買而造成無法控制的


 


偷竊症狀以及盜用公款的類臨床個案,這不禁讓人覺得,名牌的魔力實在驚人。


   


 


        而「名牌」對普羅大眾會有著如此致命的吸引力,其實是一種心理學上的制約反


 


應。俄國科學家帕伐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 18491936),曾經做過一個非常著名


 


的實驗,他讓鈴響(原本與唾液分泌反應無關)跟狗食(真正會引發唾液分泌的刺


 


激)配對同時出現,透過這樣的程序,反覆練習之後,他發現縱使沒有狗食,單獨聽


 


到鈴響時,同樣地也會引發狗的唾液分泌。在配對刺激的反覆訓練之後,讓原本與反


 


應無關的刺激對個體產生反應,這就是「制約反應」。


   


 


        這些高價的單品,在威力強大的媒體行銷之下,成功地跟地位、成就等意涵配對


 


成功,讓觀看廣告的普羅大眾,在購買到這些產品後,產生時尚、流行甚至成功的自


 


我催眠的效果,同樣也因為人為炒作的結果,這些物品洛陽紙貴,所以可以滿足的人


 


自然稀少,一但無力滿足時,許多人便會因而失落、挫折而產生情緒上的憂鬱,而為


 


了解決此種失落便會衍生出許多偏佚行為。這些名牌精品,原本與自我成就並無關


 


聯,然而,在媒體不斷地制約訓練之下,遂變成了引發大眾「分泌唾液」的一種制約


 


刺激。


   


 


        有許多的不快樂,都是被誘發出來的制約反應,當我們發現自己無力滿足某些需


 


求時,不快樂自然就會出現。但是,我們極少思索,有很多的需求,就像包包一樣,


 


其實乃大眾媒體透過集體催眠的一種制約結果,這些許多的無謂欲望,其存在的有


 


無,原本並無實際的需要性,只不過在媒體強大穿透力的影響下,在每個人的潛意識


 


裡,不自覺的都被種下了這種制約的魔咒而不自知。


  


 


        在心理學上,快樂原指一種內心的滿足狀態,原本牽涉到的是主觀的自我認知,


 


但是為人類是群居動物,所以會有所謂同儕效應,又由於資本主義興起,才會有這些


 


因階級意識,為凸顯自我表徵而產生的替代性滿足。


   


 


        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當然必須滿足,但除此之外,快樂其實可以不假外求:當


 


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挑戰時,可以藉由克服挑戰,能力的成長來獲得自我滿足;當處於


 


逆境時,不過分妄想一步登天,正面看待並享受生命中的各種過程,如此,可以藉由


 


認同自己存在的生命價值,獲得源源不絕的快樂泉源,這些都是與物質無關而可以獲


 


得快樂的方法;同時,不過度追求物質滿足,揚棄無謂的物質需求,這樣才不會為外


 


物所役,如此也才不至於勉強自己,反而做出對自己人生旅程中產生不良陰影的後悔


 


情事。


 


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


三重美麗心精神科診所醫師    陳炯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